近日教育部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关于落实书法进课堂的建议”作出答复。
答复中提到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以书法为重要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并针对书法教育作出了相关工作。
一是明确课程要求。2021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教材中对书法提出要求。
二是纳入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识字与写字”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了各学段识字与写字(含书法)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任务群。
三是编写书法教材。教育部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教学用书编写要求等,要求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
一是纳入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每三年各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二是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建设。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把书法(篆刻)列为鼓励学校重点建设的传承内容,两批共建设了1484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其中以书法为传承内容的学校有218所。
一是开展书法教师培训。2015年起,教育部每年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师书法和规范汉字书写研修班、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研修班、全国高校书法教师研修班等,每年培训师资400余人。
二是加强师范生书法教学能力培养。引导师范院校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非书法专业师范生的书法水平以及书法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整合各方资源充实书法教学力量。开辟兼职教师渠道。鼓励各地通过统筹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的形式,聘请专业艺术教师,指导书法等艺术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破解当前学校美育教师紧缺的难题。
此外教育部在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书法等美育课程方面,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加强教育督导,并对在督导检查中发现的专业教师不足,课程无法开齐开足等现象,督促县级政府进行整改定期开展复查确保各地艺术教育发展得到保证。
↓↓↓
你们提出的“关于落实书法进课堂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以书法为重要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课程要求。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明确提出小学3—6年级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的要求。2013年,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基本理念,强调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提出了书法教育的总目标、学段目标与内容,并对教学实施提出了建议与要求。2021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教材中对书法提出要求。
二是纳入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识字与写字”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了各学段识字与写字(含书法)要求。比如,小学3—4年级“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7—9年级“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任务群,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阶段积累的基础上,发现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些问题,结合汉字、汉语普及读物的阅读,进行归纳梳理,验证汉字、汉语的理论规律,例如汉字的表意性质、汉语的韵律特点”等,加深对汉字、汉语的理性认识。
三是编写书法教材。教育部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教学用书编写要求等,要求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2014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编写的义务教育3—6年级《书法练习指导》进行了严格审查。2014年底,教育部印发书法教材用书目录。国家审定通过的书法教材于2015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为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供了必要保障。
一是纳入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每三年各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艺术展演活动中,专门设置学生和校长书法项目,各地各校广泛组织开展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实践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全国学校参与面超过90%;在省级和国家级现场集中展演期间,专门举办学生和校长优秀书画作品展览,为全国大中小学书法教育成果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二是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建设。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把书法(篆刻)列为鼓励学校重点建设的传承内容,两批共建设了1484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其中以书法为传承内容的学校有218所,引导各地各校在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方面,推进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是纳入汉字文化系列活动。全面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书法名家进校园”以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篆刻展示交流活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墨香书法展示”等活动,增强广大师生以及全社会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针对小学生写字慢、练字难的问题,博大字帖类产品,从基础着手,教孩子先学写字,再学如何写好字。追溯到写字的源头,让孩子先学会写横、竖、横折、竖折、点、撇、捺、提等最基本的笔画。比起逐个字逐个字练习,未学走先学跑,打好基础才是最扎实的起步。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正确的写字方法,没有谁是写不好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