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双减”落地,体美“双增”
体育来了! HELLO SPORTS 体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怎能离开良好的身体素质? 今年是体育教育开始发力、“掌起舵来”的一年,语数外再也不会挤占体育课的时间。有不少媒体深入到校园中,发现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地位上升,体育备受关注,体育学科也成为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这是为什么呢? “双减”来敲门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是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双减”究竟减了什么?如文件名所言,就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培训辅导负担。社会调查显示,“双减”政策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在积年累月的应试教育之下,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却屡遭阻碍,沉重的课业让许多青少年不得不放弃兴趣,考试的压力让学生和家庭陷入内卷的漩涡。以往家长要花费大量金钱与时间送孩子去培优,而现在“双减”为的是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吃饱”知识,不会饿着肚子找培优机构。 对于习惯了唯分数主义的家长、学生来说,“双减”意义非凡,是机遇也是挑战。 有“减”便会有“加”。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增加……而在这当中,体育运动成为许多学生的选择。 “双增”提日 这个增,增的不是课业、不是学习负担,相反,增的是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机会,增的是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 “双增”一词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首次提出,王登峰表示要落实“双减”政策,而落实“双减”的同时也是在推动“双增”。 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顾课业是远远不够的,“双增”其实是在告诉学生和家长,艺术与体育修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体育是促进人类健康体魄的良药,无论是喜好体育运动的学生,还是有其他发展方向的学生,都不能缺少一个强健的体魄,更不用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的事情。因此在课外时间,选择体育运动是很多家长学生的选择。 王登峰还表示:“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去,体育课作业加上来。” 其实早在今年4月25日,教育部就明确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通知要求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为什么体育受到如此重视? 有资料显示,2000 ~2014年,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是: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肺活量和绝大多数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在2005年以前多为持续下降,2010年开始止“跌”回升,出现上升拐点。但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下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瓶颈。 “双减”与体育中考改革双管齐下,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的曙光就在眼前。教育行业迎来了新的转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也将备受关注,相信在未来体育教育会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头戏之一。 9月1日,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双减”在学校落地生根,学生可以选择接受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至下午5点半放学。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活动是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巧、学会课外科学运动对于学生与家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读本推荐











书本中绘图形象,直观实用。对体育知识和技能,丛书采用手绘方式,使学生能很容易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常规动作。


